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
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上海展|麦哥观展手机摄影集

发布时间:2024-11-05

  “千年万念: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”展览于7月3日-10月7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已开展顺利。作为上海博物馆“拾慧古今”现当代艺术大师系列的首展,观众深入了解21世纪最重要的中国当代珠宝艺术家之一陈世英(Wallace Chan)的艺术世界,这也是他在全球规模最大的个人艺术展。

  

  “千年万念: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”由上海博物馆及丹麦皇室珠宝策展人妮娜·哈尔德女士(Nina Hald)共同策展,展出《世英切割》《化蝶》《飞天》《赫拉女神》《悟禅知翠》以及《王者归来》等200余件艺术杰作,为观众营造一场美学盛宴。

  

  本次展览巧妙地将当代艺术与雕刻技艺相融合,打破整体空间界限,以一种全新的珠宝艺术展呈现给观众,打造出一种独特而和谐的视觉美感,既展示了当代艺术,又体现了对传统东方文化的尊重和生命的传承的理解。

  

  

  展览通过“雕刻与载体”“混沌与魔法”与“智慧与力量”三个主题呈现,每个主题都代表了通向更高境界的工艺、创造力和意识的探索之路。展陈空间运用不同的色彩和雕塑艺术为过渡手法,基于暗空间为主,结合蓝、红、紫三种不同的色彩语言,以诠释三个展区的参观情感和展品背后的雕刻艺术,同时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观展环境,使观众在欣赏珠宝雕刻艺术的同时,亦能感受到当代艺术带来的愉悦。

  追溯陈世英的谦卑出身,围绕身体、感官及“修行”过程。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973年,以宝石雕刻学徒的身份,通过感知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。展览中的首件作品《时间之眼》邀请观众放下凡尘俗务,透过他的创意视角,体验珠宝艺术的世界。

  

  其中,《悟禅知翠》描绘了蝉的启悟。16岁时,陈世英学徒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玉蝉。经过40年的修行,他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这件作品。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丰收、高洁和重生。作品中的蝉抱着一颗帝王翡翠,背面镶嵌温润的紫罗兰翠玉,展现了陈世英的翡翠切割润光专利技术。“蝉”与“禅”同音,表达了世间尘俗事需经过智慧沉淀,翡翠象征君子之风,蝉抱之爱之,表示一种境界的追求。

  

  在其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十年中,陈世英决心捕捉光的美妙。这一梦想促成了他在1987年发明的“世英切割”技术,创造出超越三维阴雕的幻象雕刻。作品《春日女神》便是这一技术的典范,通过逆向思维和运动,将光影和形态完美结合,展示了他创新和艺术的天赋。

  

  “混沌与魔法”主题着重表达了陈世英的个人感知、记忆和情感,结合他对环球艺术史的理解,将尘世的影响与想象力交织成诗,呈现出混沌中的魔法。陈世英借鉴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知识,通过实验和创新,解决创作中的挑战,使作品更具深度。他以独特的当代手法演绎传统技术和材料,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佳作。

  

  例如,作品《蝴蝶星云》运用钛金属结合微雕祥云纹路,镶嵌闪钻和彩色宝石,呈现出宇宙的壮丽与神秘。作品《化蝶》捕捉蝴蝶美好的色彩,利用水晶高折射的特质,配以各种宝石和贵金属,使其在自然光下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,美态足以媲美真实蝴蝶。

  

  “智慧与力量”主题聚焦于精神的升华,通过龙、凤、马和虎等神兽作品,反映了陈世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传承与创新。在他的创作中,神兽活现了他的精神和冥想,超越了珠宝和艺术之间的界限。

  作品《赫拉女神》中的孔雀,以丽翼彩羽展现了古今中外人们对其的钟爱。古希腊神话中,孔雀羽翼上的“眼睛”来自效力于婚姻女神赫拉的百眼巨人阿尔戈斯。赫拉将阿尔戈斯的一百只眼睛转化到孔雀羽翼上,以表达对他的厚爱和忠勇。

  

  另一件作品《王者归来》已入藏上海博物馆,以羊脂白玉、钻石、钛金属为主材,结合了西方现代绘画的繁星点点和中国战国时期的玉雕工艺。古今兼容,中西并蓄,传神而传奇。温润的白玉与璀璨的钻石形成对比,恰似阴阳互助调和。

  配合此次“千年万念: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展”,上博文创围绕《王者归来》《遇与见》《时间之眼》等五件重要展品,开发文创产品共7种近20款,包含丝巾、笔记本、冰箱贴、书签等。其中纪念版明信片套装运用镜面、磨砂、镭射等高清印刷技术,兼顾展品的整体呈现与细部聚焦,以平面艺术再演绎珠宝立体之美。

  陈世英先生联合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签名款限量SHAPESHIFTER礼盒也同步亮相,基于他创新研发的「世英陶瓷」瓷料,复刻经典作品,将珍贵的记忆、灵感与创作理念同公众分享。

  麦哥观展手机摄影集请浏览公账号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KFLTwh5VGVkAGeFFEH7Tg